辽宁:助力红色文化创新传承
来源:2021年6月17日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6月16日电(刘舒)6月15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与新华网合作签约仪式在辽宁会馆举行。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双方结合自身优势,合作开展“红色追寻”云党建暨红色展馆系列宣传活动,辽宁省18个国家级、11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体入驻新华网,助力红色文化创新传承。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成杰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辽宁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并就推动双方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他表示,通过此次合作,将对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扩大辽宁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作为首个以省为单位,将省内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体入驻新华网客户端内容聚合平台“新华号”,在新华网组建红色矩阵,以矩阵效应高效聚合优质内容。同时,新华网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围绕辽宁省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拍摄百部微视频党课,讲好红色故事,进一步将辽宁省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
新华网作为“互联网国家队”,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网站之一。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桌面端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2亿,移动端日均覆盖人群超过3亿。
(原标题:助力红色文化创新传承辽宁省10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体入驻新华网)
上海:推出12个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
来源:2021年6月20日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20日电(记者郭敬丹)物业治理、旧区改造、群众工作……19日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群党建联建会议暨“迎百年华诞、促一体发展”共建共育共享党建资源发布仪式上,上海市委组织部推出12个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上海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全景呈现上海学思践悟新思想的最新进展。
据介绍,这12个基地的主题包括物业治理、旧区改造、滨江、楼宇、高校、互联网、党员教育、群众工作、党群阵地、集体经济、居民区队伍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
对此,上海系统开发了多主体适用的实践实训课程,突出一个“实”字。12个基地将被纳入上海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发设计百余门课程,如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基地设置3大类视频课程、8堂名优导师预约课程;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基地针对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物业管理实操技能、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等开发32门专业课程,注重分层分类、实践育人。
记者了解到,上海将把基地作为继续探索的新起点,依托上海市委党校、市党建研究会、高校智库等平台,紧扣基层党建工作的当下重点、现实难点和前沿热点,策划举办一系列理论研讨活动,聚合各方智力资源,加强深度合作、共商共研、联合攻关,推动基层党建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推动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会上,“三省一市”党委组织部围绕同心筑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和实现党建进步、发展进步、治理进步,共同发起“三同、三共、三进步”长三角城市群党建共同行动倡议书,并发布48项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建共建共育共享资源清单。
吉林:奠基石见证第一汽车成长之路
来源:2021年4月26日 新华社
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东风大街上,毛泽东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连同庄重大气的一汽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里,是很多中外游客的打卡地。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此举行,开启了新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一度成为时代之问。在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引领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个“共和国长子”不断成长。
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一大批高技术工人奔赴长春。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私企和公私合营企业支援一汽的技术工人就有近千名。同时,中组部抽调厅局级干部达150余人,还有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
作为一汽所在地,长春也投入了巨大力量支持一汽建设。长春市第一届党代会确定了“主动积极、尽先办理、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支援方针,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84%用于一汽,机关干部等3万余人参加了建设一汽的义务劳动。
各地不仅支援人才,还贡献了大量物资。当时最繁忙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三百个车皮满载着各种材料和设备,源源不断送到建设工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当时很多设计师住的房子很简陋,没有地板,地面潮湿,箱子放在地上会发霉。夏天还好,冬天还得生火。“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都专注工作。”刘经传说。
在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创业者们脚踏荒野、战天斗地。短短三年时间,一座现代化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解放牌汽车问世后迅速成为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留下了几代人的记忆。随后,一汽又研制出中国第一辆小轿车和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
自诞生之日起,解放牌汽车自主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相继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走出了一条替代进口的“智造”之路。
今年,解放将迎来第800万辆汽车的下线。半个多世纪的乘风破浪,从1到800万,解放用七代车的更迭、800万辆车的跨越,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变。
“解放品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缔造的民族品牌,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一汽解放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汉杰说。
(新华社记者张建、周万鹏、魏蒙)
江苏:张家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文明力量
来源:2021年6月9日 新华社
这里,是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镌刻下一个个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这里,是渡江战役最东端,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这里,是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理念,并六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唯一县级市……
江苏省张家港市坚持党建引领,赓续红色精神,以文明塑造城市品格,涵养百姓精神原乡。
双山岛渡江战役纪念碑前,89岁高龄的亲历者陈品如向港区中学的学生们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暨阳湖公园湖畔书房公共空间内,烈士后人谢步时分享张家港第一位革命烈士谢恺的事迹;“农民讲习师”倪平华不仅义务为身边村民上党课,还实时开通网络直播……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张家港市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9个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各类文明实践示范点聚焦发力,形成全域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矩阵”。
“将红色基因嵌入城市肌理,让红色沃土开出‘文明之花’。”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家港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朱艳说。
行走张家港,常会见到志愿者们穿梭在大街小巷。2500多人的南丰镇建农村,将53个“和美乡风志愿岗”建到村民家里。“帮扶岗”志愿者张桂玉告诉记者,“在我家设立‘帮扶岗’,我平时带着周围的退休妇女一起做志愿者,到残疾人、困难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他们开心了,我们自己也很充实。”截至2021年5月,张家港注册志愿者达21万多人,总志愿服务时长560多万小时。
文明如同血液,流淌在每一个张家港人的身体中,无形中引领着城市前行的方向。
夜幕降临,永联图书馆内灯火通明,村民们正在安静地阅读。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村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拉近了村民与外部世界的时空距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耳濡目染,永联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升着自己的文明高度。”
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品位,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永联徐徐展开。
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百姓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增强实现自我价值能力的过程。在张家港保税港区某企业务工的安徽籍青年陈强,最近报考了网络远程教育本科班,现在他的生活忙碌而快乐。“在这样的城市工作生活,好像每个细胞都呼吸着新鲜空气,活得越来越有尊严。”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张家港文明的内涵在深化。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大湾,曾经的“散乱污”围江让“江海交汇第一湾”不堪重负。2019年以来,张家港将占湾区3/4的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数十家码头和低效企业逐一退,160多户养殖场挨个清。
2020年6月,张家港湾140万平方米滨江绿色廊道建成,当地政府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引导居民开发农家乐、采摘园、特色民宿,助力群众直接从保护生态中获利。
测一测你的微笑指数,神奇的情绪识别系统……步入张家港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社会心理科普馆、全民健心云平台、心理志愿服务孵化中心等一整套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心理服务生态系统让记者大开眼界。“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300多人组成的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把心理健康精准送到百姓身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艳说,健康心理是城市文明的底色,从“健身”到“健心”,张家港文明不断“进化”。
对文明的孜孜以求,引领张家港人书写了一部有关文化的恢宏诗篇。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张家港培育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一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7届,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村村演”“周周唱”每年在乡村、社区、企业、学校演出近千场,被百姓誉为家门口的“同一首歌”;“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接地气、聚人气,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倾心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格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凤凰镇每年举办河阳山歌非遗主题活动,锦丰镇“沙洲新城美 网格群英会”活动培育特色文艺团队超30支。
“文明,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张家港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潘国强说,文明是一种发展底蕴、一种生活品质。文明托起了张家港人心中温暖、灿烂的幸福之光。文明,是张家港人的精神原乡。(完)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原标题:江苏张家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文明力量题目)
长城杯全域旅游主题活动优秀论文选
“文旅融合”背景下偏关老牛湾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新思考
岳娜
摘要:古村落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彰显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村落作为探寻文化记忆,追忆乡愁的空间,寄予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与精神财富。本文以老牛湾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如何使古村落景观得到有效的、活态的保护,找寻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文旅融合;老牛湾;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楼耸立,钢筋铁骨的新型城市让人们逐渐的产生了视觉疲劳,怀念起来曾经青山绿水的古村落,古村落旅游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了旅游业的视野。在当下“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省内的各类景区和景点当中,古村落旅游成为当下游客旅游的热点。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怎样开发古村落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旅游反哺村落保护,强化村落自身开发和保护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老牛湾古村落的旅游资源概况
老牛湾村位于偏关县万家寨镇,北距县城49公里,北隔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是鸡鸣三市之地,是黄河、长城的“握手”之地,是中原与塞外文化的结合部。集农业、畜牧业与众多美誉为一体,有“石头民俗博物馆”、“黄河入晋第一村之称”。老牛湾景区属于典型的兼具文物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古村落。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特点地跨两省三地,结合了多种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古村落旅游地,境内山奇水秀、人文荟萃。
老牛湾旅游资源分类:
资源分类 | 分 类 | 主 要 项 目 | 具 体 内 容 |
自然景观资源 | 地文景观 | 主要包括:名山 、峡谷、洞穴、山石、瀑布和地质遗迹等 | 黄河峡谷、阎王鼻子、古崖居、通天洞 |
水域景观 | 主要包括河流、泉、瀑布 | 老牛湾段黄河、杨家川沟谷、潜龙瀑、黑水潭 |
历史人文景观 | 文物古迹 | 主要包括古城和古城遗址 、文化遗址、古村落、古寺庙等 | 老牛湾堡、古戏台、望河楼 |
乡村景观 | 主要是老牛湾古村落的景观 | 老牛湾传统村落 窑洞 |
民俗风情 | 主要包括节会庆典,民间歌舞,生活习俗,风味饮食,民族工艺,民间艺术等 | 山西剪纸、平阳木板年画、西塑、云岗艺术瓷 |
宗教文化 | 宗教建筑 | 伏龙寺、奶奶庙、观音庙、兰帝庙、山神庙 |
宗教活动 | 伏龙寺庙会活动,明灯山庙会活动 |
宗教艺术 | 伏龙寺等庙里的宗教壁画 |
文学艺术 | 包括:文学著作、神话传说、戏曲影视、漫瀚调、二人台、民歌、老牛湾传说 | |
二、古村落发展新思考
文旅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民俗观赏,甚至粗暴地理解为去体验乡村味,而是要把它理解成一种“旅游+”模式,这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文化是给普通的古村落旅游注入灵魂的东西,同时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提一定是先保护。
1.文化与旅游互融共生。以老牛湾古村为依托,要统筹全景区古镇、古村、古堡、古迹和山水资源,深入挖掘历史价值、旅游元素 与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古村文化旅游精品;
2.确定老牛湾文化定位,开发标志性旅游商品。老牛湾景区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边塞风情和黄河风情,在旅游开发时,应牢牢把握“三情合一”的文化定位,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上应凸显这种文化气息,结合当地古朴的乡土特征,开发自然风光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产品,如开展黄河水域观光型、运动型旅游产品,黄河库区快艇游、徒步古长城遗迹、自行车越野游等趣味游;
3.深入挖掘老牛湾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系列产品。开发窑洞建筑观光、二月二、万人会节庆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物美价廉、易于携带和保存的代表老牛湾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将老牛湾特色景点与地方特产( 黄河鱼) 、美食( 莜面窝窝、炖羊肉) 打包成精致的礼品盒;
4.用历史、文学或神话故事来引领。如老牛湾的神话故事:“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个神话故事是说太上老君用神牛犁黄河,到达偏关老牛湾时,受到山上明灯惊吓而转身180度,犁出特别的河道,形成现在的老牛湾。可以应用这些历史、文学或神话故事来宣传,提高老牛湾古村落的旅游知名度;
5.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对老牛湾古村开发时,要适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性,尽量不破坏原来风貌、不破坏原来形状和性质,使游客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原始风味,远离现代气息;
6.申遗。老牛湾地质景区完全符合自然遗产特征,可以申遗,用这种世界人们公认的罕见的自然美景来衬托、宣传、保护,带动整个老牛湾段古村落的旅游发展;
7.创新宣传思路。在借助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牌等宣传老牛湾旅游的同时,注意利用媒体流量打造网红景点、网红民俗、网红美食,流量时代可根据旅游目的地条件,适当打造流量产品。也可用电影电视剧的方式来宣传,如电视剧《乔家大院》使乔家大院的景点一下子火起来,很多人因此慕名而来。可以和一些影响力的影视公司合作,把老牛湾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或取景地,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旅游消费。;
8.坚持把古村落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费尽心力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不只是给旁观者、过客准备的,更应是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准备的。文化只有首先被它的拥有者热爱才会传承、发扬光大。要完善老牛湾古村落的公共基础设施。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美化工程,更要通过高水平的改造建设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成为民心工程。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要高度重视村民权益,充分反映村民的公共利益和目标,让村民在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真正认识并倍加珍惜自己居住的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古村落保护利用成为深入民心的事业,从而使村民积极主动投身其中;
9.打破地方主义。引进外来资源,充分利用老牛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联接,开辟跨省跨市跨县的旅游通道,加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组织间的合作,联合举办旅游专题推介会,共同打造黄河风情、长城古堡等旅游品牌,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
10.重视古村落保护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老牛湾古村保护开发上,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使古村落活化升级,焕发生机,关键在人。如:古建筑设计和修复的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管理开发人才、旅游资本运营人才、会展等新兴旅游运作方式人才等去充分开发利用好古村落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激发古村落焕发新魅力。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河入晋第一村 山西偏关老牛湾堡[J].杨眉,张伏虎.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4).
[2]老牛湾传统窑洞聚落形态初探[J].董梅菡,韩瑛.建筑与文化.2015(05).
[3]山西岚县岚城“九曲黄河灯会”民俗研究[J].马彦奇.经济师.2014(08).
[4]基于AHP法的偏关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张变华,吴攀升,靳东升,徐茂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韩瑛 冯文勇
摘要:基于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同时应用Tobit模型分析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整体上呈下降态势,规模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近4a有增大趋势;②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1年间平均值为1.033,年均增长3.3%,旅游业平均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城市数量增多,经济或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③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和旅游业集聚度对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场化水平对旅游业综合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而科技信息发展对旅游业综合效率的提高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旅游业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影响因素
旅游业效率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比率关系[1]。近年来其作为旅游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备受学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业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和宏观两大领域,多采用随机前沿和DEA等方法。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等旅游分支行业[2-6],宏观领域多对不同国家和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7-10],对省域尺度的研究稍微欠缺。就影响因素而言,学者们运用Durdin模型、Tobit模型等不同的计量模型得出影响旅游业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交通条件、劳动力、市场规模、居民收入、开放程度、政府宏观调控等[11-14]。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业效率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上均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传统旅游热点研究领域相比,学界尚未给予足够重视。而且研究区域多集中于旅游业或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衰退型区域尤其是资源型区域旅游业效率的研究十分匮乏[15],且忽略了科技信息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等因素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型大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对管理、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出现结构性经济问题。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省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突破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山西省经济摆脱乏力现状、快速发展的优先选择。鉴于此,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山西省乃至资源型区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旅游业发展策略,探索促旅游业进效率提升的模式与路径,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指标数据
1.1 研究方法
1.1.1 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用来评价具有相同类型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相对效率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度各决策单元与最佳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判定相对效率的高低,即两者间距离越近,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越高,效率值介于0~1之间。CCR模型和BCC模型是DEA方法分析效率时常采用的两种模型,前者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主要评价旅游业的综合效率,后者是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可将综合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本文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对旅游业效率进行测度。其公式如下:
(1)
式中xij、yij分别为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λj是各地市投入和产出的权向量,xij>0,yij>0,λj≧0,j=1,2,…n。参考前人研究[10,16],设定θ=1为效率最高,0.8≤θ<1为效率良好,0.6≤θ<0.8为效率中等,θ<0.6为效率无效。
1.1.2 Malmquist指数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能够分析旅游业效率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动趋势以及引起变动的主要因素,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以解决BCC模型分析相对效率的不足问题。Malmquist指数模型可以分解为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H)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TCH)的乘积。在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TECH)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H)的乘积。各指数具体构成见以下公式:
(2)
(3)
(4)
式中,(Xt,Yt)、(Xt+1,Yt+1)分别为时间t和t+1的投入产出变量;Dt c、Dt+1 c分别为t和t+1期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距离函数;Dt v、Dt+1 c分别为t和t+1期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距离函数。若TECH>1,代表效率提高,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TFP)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若TECH<1,代表效率降低,阻碍TFP的提高;若TECH=1,表示效率没有发生变化。其它指数的意义与TECH的判定标准相同。
1.1.3 Tobit模型
由于通过DEA模型测度出的旅游业综合效率值介于0~1之间,数据被截断,为避免参数估计出现明显的偏差,不能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故选取Tobit回归模型对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理论模型公式为:
(5)
式中:Y* i为因变量;Yi为旅游业效率;Xi代表影响因素,为自变量;i代表第i个地级市;β为回归相关系数;εi为误差项。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是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测度分析的关键。在投入指标选取方面,选取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旅游吸引力作为投入指标。其中,劳动力投入要素选取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表征,虽然这一指标的选取与实际要素的投入状况存在误差,但能充分反应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性[17]。资本投入指标选取固定资本存量表征,固定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借鉴Hall等[18]的估算,采用6%的折旧率,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测算。旅游吸引力选取旅游资源赋存、旅行社、星级酒店数进行加权平均表征。其中在旅游资源赋存统计时考虑到山西省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历史文物大省,除统计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区、省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数量外,还统计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参照相关研究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赋分加总求和[19]。在产出指标选取方面,结合前人的研究,选取旅游总人数(国内旅游者人数和入境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作为产出指标。由于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外汇收入统计单位的不一致,将旅游外汇收入与历年平均汇率值相乘转换成以亿元为单位。
需说明的是本文在进行测度前采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原始数据列线性变换,映射到新的数据区间[0.1,1],形成新的数据列,公式为:
(6)
式中:表示规格化处理后的数据,表示原始数据,和分别表示原始数据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和分别表示新数据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6-2016年)、《山西省统计年鉴》(2006-2016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6-2016年)及相关年份地市统计公报和政府有关部门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本文不考虑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滞后性对旅游效率的影响。
2 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时空差异的测度分析
2.1 基于DEA的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时空差异
2.1.1 时序演化分析
从时间演变来看,2005~201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26,处于良好状态,但整体上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这主要在于山西省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旅游业要素投入,加快旅游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推动旅游业综合效率提高,同时受旅游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旅游投入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呈下降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处于最低值;2010年山西省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综合效率的提高,综合效率值在11年中处于最大值。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62,整体呈螺旋状下降态势。2010年纯技术效率最高,表明这一年山西省旅游业要素资源配置与利用水平达到最高。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规模效率均处于良好状态,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63,高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表明规模效率是引起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未来需加大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表1 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及其构成(2005-2015)
年份 | 综合效率 | 纯技术效率 | 规模效率 |
2005 | 0.952 | 0.963 | 0.989 |
2006 | 0.926 | 0.964 | 0.961 |
2007 | 0.915 | 0.968 | 0.945 |
2008 | 0.895 | 0.961 | 0.931 |
2009 | 0.914 | 0.958 | 0.954 |
2010 | 0.953 | 0.986 | 0.967 |
2011 | 0.911 | 0.961 | 0.948 |
2012 | 0.946 | 0.969 | 0.976 |
2013 | 0.945 | 0.966 | 0.978 |
2014 | 0.932 | 0.949 | 0.982 |
2015 | 0.897 | 0.933 | 0.961 |
mean | 0.926 | 0.962 | 0.963 |
2.1.2 空间差异程度分析
基于2005~2015年山西省11地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公式,分别计算得出山西省旅游业三大效率的标准差数值和变异系数数值,并制成折线图(图1)。从图1(a)可以看出,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标准差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变特征,规模效率标准差整体上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区域间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规模效率绝对差异呈减小趋势,纯技术效率的差距是造成综合效率绝对差异的主要原因。就综合效率而言,受2008年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和2011年省内经济发展缓慢等影响,2008和2011年山西省11地市之间综合效率绝对差距出现增大。在2010年纯技术效率绝对差异达到最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给山西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图1(b)可以看出,2005~2015年山西省11地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值演变趋势相一致,均在2010年达到最低,规模效率变异系数值整体呈波动递减特征,近4a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相对差异呈小幅上升态势。总体来看,城市间旅游业规模效率差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近4a有增大趋势。

(a)
(b)
图1 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标准差(a)和变异系数(b)折线图
2.2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
2.2.1 时序演化分析
由表2可知,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1年间的平均值为1.033,年均增长3.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旅游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2006~2010年,受山西省整体经济低迷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衰退,其余年份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01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12个百分点,这与2010年山西省建立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试验区,提高旅游市场化水平,加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有关。
由表2可见,除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外,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平均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就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而言,除在2008~2009年、2011~2012年呈增长趋势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在大多数年份山西省旅游要素资源未能得到最优配置和利用。就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而言,其增长幅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时除2008~2010年外,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正相关,进一步验证技术进步是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来看,大多数年份数值小于1,年均下降0.3%,表明山西省旅游业管理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来看,在2008~2009年变化最大,上升了2.8%。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山西省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旅游业处于最佳产业规模。
表2 山西省旅游业历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分解(2005-2015)
年份 | 技术效率 变化指数 | 技术进步 变化指数 | 纯技术效 率变化指数 | 规模效率 变化指数 |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 |
2005-2006 | 0.972 | 1.040 | 1.000 | 0.972 | 1.011 |
2006-2007 | 0.987 | 1.013 | 1.004 | 0.983 | 0.999 |
2007-2008 | 0.975 | 1.022 | 0.992 | 0.983 | 0.996 |
2008-2009 | 1.025 | 0.940 | 0.997 | 1.028 | 0.963 |
2009-2010 | 1.047 | 0.919 | 1.032 | 1.014 | 0.961 |
2010-2011 | 0.953 | 1.176 | 0.973 | 0.979 | 1.120 |
2011-2012 | 1.040 | 1.067 | 1.009 | 1.030 | 1.110 |
2012-2013 | 0.999 | 1.058 | 0.996 | 1.003 | 1.057 |
2013-2014 | 0.984 | 1.064 | 0.980 | 1.005 | 1.047 |
2014-2015 | 0.962 | 1.117 | 0.984 | 0.978 | 1.074 |
mean | 0.994 | 1.039 | 0.997 | 0.997 | 1.033 |
2.2.2 空间差异格局分析
选取2006年、2010年和2015年截面数据,对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图2)。从图2和计算结果可知,2006~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城市数量增多,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数量波动增加。在2006年,太原(0.907)、长治(0.992)、运城(0.948)、临汾(0.998)等4市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其余城市则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经济或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较大,如阳泉(1.087)、忻州(1.060)、吕梁(1.026);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的城市数量增多,下降幅度增大,尤其是煤炭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如大同(0.885)、朔州(0.739)、阳泉(0.943)等;到2015年,除长治市(0.989)出现下降外,其余城市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朔州市(1.142)上升幅度最大、阳泉市(1.121)次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山西省各市政府意识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如2010年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试验区的成立,各大煤企相继投资旅游业,提高了旅游市场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2012年“晋善晋美”口号的提出及各地市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和旅游推介会,增加了国际国内游客来晋旅游人次,实现了旅游业投入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或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旅游投入与产出要素处于一种相对合理的位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始终相对较大,如阳泉、吕梁、忻州等市。经济或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相对较低,表明这类城市在加快发展经济,增加旅游投入要素的同时,还应增加旅游科技投入,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优化旅游投入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如太原、大同、晋中、运城等市。
3 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旅游业综合效率作为因变量,根据已有研究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市场化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旅游业集聚度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影响因素Tobit回归模型:
图2 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空间差异
式中,
为常数项,
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和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表示随机扰动项。代表产业结构,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旅游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旅游业从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第三产业发展越好,旅游业的效益就越大。代表交通条件,这里用地区内公路密度来反映该地区交通条件。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能够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代表市场化水平,用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占工业企业销售总产值比重表示。区域市场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跃度。代表科技信息化水平,用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省比重表示。先进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旅游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加强营销推广,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旅游的便捷性。代表旅游业集聚度,选用旅游区位商表征,即用山西省某市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与第三产业占全省比重的比值表示。区域旅游业集聚度越高,人才和资本产生空间集聚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利于旅游资源要素的整合。
利用Stata12.0软件对Tobit回归模型进行计算,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除了市场化水平外,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科技信息化水平、旅游业集聚度四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具体解释如下:第一,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综合效率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产业结构每提高1个单位,旅游业综合效率可提高0.663个单位。意味着山西省应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旅游业综合效率的提高。第二,交通条件和旅游业集聚度均在10%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交通条件和旅游业集聚度每提高1个单位,旅游业综合效率分别相应增加0.127、0.045个单位。表明山西省应继续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同时强化区域旅游业集聚度。第三,科技信息化水平对旅游综合效率提升产生负向影响,表明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并未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两者尚未能有机融合。第四,市场化水平与旅游业综合效率提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55,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原因在于区域内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较少,旅游业中非国有企业资本较少等原因有关。
表3 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 | 系数 | 标准误差 | t统计量 | P值 |
产业结构 | 0.663*** | 0.139 | 4.76 | 0.000 |
交通条件 | 0.127* | 0.066 | 1.94 | 0.055 |
市场化水平 | 0.055 | 0.060 | 0.94 | 0.349 |
科技信息化水平 | -0.388** | 0.169 | -2.30 | 0.023 |
旅游业集聚度 | 0.045* | 0.077 | 1.69 | 0.094 |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4 讨论
(1)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国内研究旅游业效率的主流方法——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是区域旅游业效率测度分析的关键,国内外旅游业效率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尚未建立统一标准,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前人在旅游业基本投入指标的选取上存在问题,或偷换概念,或以偏概全用单一的旅行社数量或星级酒店数量指标来表征旅游业基本投入,致使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事实存在偏差。因此,本文选取旅游资源赋存、旅行社数量、星级酒店数量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来表征旅游业基本投入指标,在指标的选取方面较前人更科学合理。
(2)通过对山西省旅游业效率测度分析得出技术进步是区域旅游业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也佐证了刘佳[1]、申鹏鹏[14]、张志高[20]等人的研究结果。在旅游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交通条件、居民收入、政府宏观调控等因素进行了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呈现最强的正效应,交通条件与城市化水平次之[14,21,22 ],这与本文研究结论相同。学者们忽略了科技信息化、市场化程度和区域旅游业集聚度等因素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这也恰恰是本文要实证检验的三个影响因素。
(3)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研究单元旅游相关指标数据有限,仅仅对山西省2005~2015年旅游业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时间跨度相对来说比较短,未来需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限长度。虽然传统DEA模型能够用来评价区域旅游业效率,但当所有评价单元同时完全有效时,其无法进一步区分有效决策单元的有效程度,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对所选取模型做出优化完善,并与之比较。
5 结论
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山西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良好状态,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整体上呈下降态势,规模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间旅游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绝对差异在2010年达到最小,但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规模效率绝对差异总体上呈波动递减特征,旅游业三大效率相对差异演变趋势整体与绝对差异演变趋势一致。
(2)山西省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1年间平均值为1.033,年均增长3.3%,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2005~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平均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城市数量增多,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数量波动增加,尤其是经济或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较大。
(3)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对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率具有最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次为交通条件和旅游业集聚度,亟需提高信息科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市场化程度与旅游业综合效率提高没有显著关联。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刘佳,陆菊,刘宁.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化、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J].资源科学,2015,37(12):2381-2393.
[2]AdersonRI,ScottJ.Hotelindustryefficiency:Anadvancedlinearprogrammingexzamination[J].AmericanBusinessReview,2008,18(1):40-48.
[3]BarrosCP,DiekePUC.Analyzingthetotalproductivitychangeintravelagencies[J].TourismAnalysis,2007,12(1-2):27-37.
[4]胡志毅.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效率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15,(5):23-30.
[5]王淑新,王根绪.中国旅游交通的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J].资源与生态学报,2016(7):243-253.
[6]曹芳东,黄震方,余凤龙,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14,(6):1151-1166.
[7]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4):417-427.
[8]方叶林,黄震方,李东和,等.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5,(8):189-195.
[9]马晓龙,金远亮.张家界城市旅游发展的效率特征与演进模式[J].旅游学刊,2015,(2):24-32.
[10]刘建国,刘宇.2006—2013年杭州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格局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7):190-197.
[11]张鹏,于伟.我国省域旅游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FA和空间Durbin模型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6):80-85.
[12]刘雨婧,杨建.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1):133-138.
[13]徐冬,黄震方,胡小海.浙江省县域旅游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5):197-206.
[14]申鹏鹏,周年兴.基于DEA-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的江苏省旅游业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53-62.
[15]钟敬秋,韩增林,李冰心.基于GM-GIS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效率时序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以东北三省36个市(区、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7):863-868.
[16]李瑞,吴殿廷,殷红梅,等.200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大沿海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14,(5):961-977.
[17]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影响因素的演化[J].经济地理,2009,(7):1203-1208.
[18]HallRE,I.JonesCI.Whydosomecountriesproducesomuchmoreoutputthanothers?.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9,114(1):83-116.
[19]闻娟,凌常荣.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效率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6):228-231.
[20]张志高.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河南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7):130-137.
[21]张舒宁,李勇泉.成渝经济区旅游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12):1523-1527.
[22]何淑英.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旅游效率测算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179-185.